
“讲好华州故事 塑造文明新风”。华州区图书馆馆员诵读栏目,持续推送我馆馆员诵读的地方文献经典作品,通过传承、创新、弘扬地方文化河源华锋,讲好华州故事,赓续历史文脉,坚定文化自信。仔细聆听,在声音中共享书香。
欢迎大家关注华州区图书馆公众号并转发分享!
华州古今
朗读者:刘 艳河源华锋
诵读内容:
2.渭华起义旧址(三教堂、郭家庄小庙)
渭华起义指挥部旧址
位于高塘镇街南1千米。这里清代为玄君庙,曾设高塘书院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改建高九学堂,宣统元年(1909)改为高塘小学。20世纪20年代,共产党人陈述善、陈嘉慧、马文宪、李维俊等在此任教,传播马克思主义,建立党团组织。1927年7月,中共华县县委在此建立并常驻办公。1928年5月,渭华起义爆发,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司令部驻扎于此。工农革命军、陕东特委和其他方面负责人刘志丹、唐澍、刘继曾、廉益民、王泰吉、许权中、薛自爽等常在此聚会,运筹帷幄,指挥起义。1957年5月31日,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这里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5月25日,国务院公布这里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旧址内保存着刘志丹、唐澍、廉益民、王泰吉旧居,军委扩大会议旧址,烈士殉难井和国家革命类一级文物“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!”砖铺标语等。
展开剩余25%三教堂
位于高塘镇堡子底村。三教堂始建于清朝雍正年间,因供奉儒、释、第一新鼻祖而得名,长54米,宽20米,占地1080平方米。清末民初,中田木起初级小学,渭华起义烈士薛自爽早年曾多次在此领导农民同地主变绅斗争。渭华起义时期,中共陕东特委、华县县委曾在此活动,在反"围剿”战斗中,薛自爽曾敲响三教堂大铁钟河源华锋,汇集数百名农民,配合工农革命军击退“围剿”之敌。1957年5月31日,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三教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2006年5月25日,国务院公布三教堂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发布于:北京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